360萬年前的上新世末期,青藏高原開始快速抬升,到今天已形成了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巨大、高亢的地貌單元,它的北、東、南三面的邊緣階坎分別以4000米、3000米和6000米的高差急驟下降到盆地和平原,越發(fā)襯托出這塊地面氣勢磅礴、雄偉壯麗。這個世界上最年輕、最高亢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被視為南極、北極之外的“地球第三極”。
西藏高原就位于青藏高原的主體區(qū)域,高原的不斷抬升與水熱因子的相互作用下,形成了多樣地貌類型和及其復(fù)雜的地表形態(tài),這里有廣闊平坦的高原面、高聳逶迤的山脈,陡峭深切的溝谷以及冰川、冰緣、風(fēng)沙等;復(fù)雜的地形地貌與從東南向西北山地?zé)釒У礁咴畮У亩鄻託夂蝾愋拖嘟Y(jié)合,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這片生機勃勃的高原滋養(yǎng)出多種多樣的生命形態(tài),植物資源異常豐富。受不同環(huán)境因子的作用,西藏發(fā)育著從山地?zé)釒в炅?、半常綠雨林、常綠闊葉林、針葉林到灌叢、荒漠、草原、草甸、沼澤等植被類型,已記錄的維管束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有5766種(見1980版的西藏植物志),植物物種的多樣性在國內(nèi)僅次于云南和四川?,F(xiàn)在已知的維管束植物種類已遠(yuǎn)不止這些,大約有6000-8000種。這些形態(tài)各異、色彩絢麗的植物展示著造物的神奇、妝點著蒼茫大地,形成了高原獨特的自然景觀。
從海拔600米雅魯藏布江邊的熱帶河谷到海拔5000米的冰緣地帶,不同的季節(jié),不同的植物漸次開花,是高原上自然界中最值得觀賞的盛事之一,特別是生長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亞高山帶和高山帶眾多的高山花卉植物,將3000米-5000米的夏季山地,裝扮成了迷人的空中花園,其中的綠絨蒿、杜鵑花、報春花和龍膽為著名的四類高山花卉代表。那么,還等什么,跟隨著文字,一起去花園看看吧。
被稱為“藍(lán)罌粟”的綠絨蒿
綠絨蒿為罌粟科綠絨蒿屬植物,全球有綠絨蒿共49種,1種產(chǎn)西歐,其余48種分布在喜馬拉雅山和橫斷山脈海拔3 900~5 000米的雪山草甸、高山灌叢或流石灘上,在森林上緣及高山草甸中也可以找到,因全株長滿絨毛或剛毛而得名。我國有38種綠絨蒿,西藏就有32種,是綠絨蒿屬植物的分布中心。綠絨蒿屬植物是著名的高山花卉,花大形美,色彩豐富,有藍(lán)、紫、紅、黃、白等顏色,以藍(lán)色花朵為多,曾是歐洲的植物獵人最熱衷收集的植物之一,因為花朵同科罌粟屬的植物很像,植物獵人將初見的藍(lán)色花朵稱為“藍(lán)罌粟”。綠絨蒿為歐洲園林植物的豐富做了很大貢獻,也一直受到園藝愛好者的喜愛。
多刺綠絨蒿(Meconopsis horridula),是一種高15—20厘米的一年生草本,全株被硬刺的植物,花葶從葉叢中抽出,一葶一花,卵圓形的花蕾也被刺密密包裹著,花朵大而艷麗,直徑4厘米左右,藍(lán)色花瓣薄軟輕透,配搭藍(lán)色花絲和橙黃花藥?;?、果期6—9月,生長在海拔4100—5400米草坡、石礫縫中,在西藏高山帶廣泛分布。多刺綠絨蒿全草供藥用,是藏醫(yī)常用于骨科治療的藥材,稱為“刺兒恩”。
全緣葉綠絨蒿(Meconopsis integrifolia),生于海拔3800—5000米灌叢下、山坡、草甸;植株全體被銹色和金黃色長柔毛;莖粗壯,高30-120厘米;葉片全部長在基部密集成蓮座狀;花、果期5—11月;花朵碩大,直徑達(dá)7厘米左右,花瓣黃綠色,花絲和花藥金黃色;在藍(lán)天的映襯下,全緣葉綠絨蒿碩大的花朵似用黃色絲絹做成,雍容大氣,有極高的審美價值。全緣葉綠絨蒿也是一種藏藥,以花或全草入藥,名為“歐貝賽保”,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利尿等功效。
熱熱鬧鬧的杜鵑花
杜鵑花是杜鵑花科杜鵑花屬植物,全世界約850種,廣泛分布于歐洲、亞洲、北美洲、主產(chǎn)東亞和東南亞,我國約542種,除新疆、寧夏外,各地均有,但集中產(chǎn)于西南、華南;西藏有杜鵑花190種,分主要布在海拔3000-5500米的山地針葉林、落葉闊葉林及高山草甸植被帶中。杜鵑花花期5-8月,海拔較低(海拔3000左右)的杜鵑花會于5月前后先開放,海拔越高花期越晚,到海拔4700米的高山灌叢草甸,杜鵑的花期可以持續(xù)到8月底。杜鵑花也是著名的高山植物,從低矮小灌叢到高大的樹形杜鵑株型變化很大,花多,常聚成球狀花序,花大而美,顏色從白、粉紅,正紅、 紫紅到黃色都有,盛花期時一樹樹的花朵競相開放,像一個盛大的聚會,熱鬧非凡。
海拔5020米的米拉山口前后,分布著杜鵑花科杜鵑花屬植物雪層杜鵑(Rhododendron nivale)等矮灌叢,6月正是雪層杜鵑的盛花期,整個山頭都被染成了紫色,成為了最美的前景和背景。雪層杜鵑高60—120厘米,花冠顏色多樣,從鮮紫色至洋紅色,或淡紫色至粉紅色,寬漏斗狀,直徑約9-20毫米;花期5—8月,果期8—9月;生長在海拔3200—5490米山坡灌叢中,在西藏高山帶分布非常廣泛,是最具代表性的高山杜鵑種類,常形成以本種為優(yōu)勢的杜鵑矮灌叢。
迎接春天來臨的報春花
報春花為報春花科報春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全球約有500種,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溫帶和高山地區(qū),僅有極少數(shù)種類分布于南半球。沿喜馬拉雅山兩側(cè)至云南、四川西部和藏南地區(qū)是本屬的現(xiàn)代分布中心。我國有293種,主產(chǎn)西南、西北諸省區(qū),西藏有報春花120余種。
報春花花型秀麗,色彩鮮艷,多分布于林緣、草甸等地。近百余年來,西方國家曾先后多次派人來中國四川、云南、西藏等地搜集報春花種苗。目前歐美庭園栽培的報春花種類中,許多引種自中國。
中文名報春和學(xué)名Primula,均含有早花的意思,早春開花為本屬植物的重要特性。
5月,站在墨竹工卡藏王出生地景區(qū)的甲瑪濕地上,腳邊盛開著高腳碟狀的粉色小花,直徑不足1厘米的精致花朵,有5瓣粉色的心形花瓣,花瓣基部聯(lián)合形成細(xì)長的筒狀,花冠筒的喉部是明亮的鵝黃色,這是西藏粉報春(Primula jaffreyana),2 -15厘米高的小草本,葉片貼地長著,葉叢中伸出纖細(xì)的花葶。西藏粉報春在西藏分布廣泛,生長在海拔3200—4800米山坡或河谷濕草地、沼澤化草甸中,或溪邊湖畔;常常和龍膽、馬先蒿、鹿蹄草等植物組成色彩斑斕的鮮花草甸,有時僅僅小報春就能鋪滿整個草甸。西藏粉報春開花較早,4月下旬就在濕草甸上擠擠挨挨地探出頭來舉著粉紅色的小喇叭,宣布春天的到來,花朵能一直開到8月份,是高原春季景觀的代表。美麗的暗紫脆朔報春Primula asarifolia 、巨傘鐘報春Primula asarifolia、穗花報春 Primula deflexa 等報春花,常常在林緣出現(xiàn)。
高原形象代言人-龍膽
龍膽科龍膽屬的植物全球大約包括有400余種,廣泛分布在全世界溫帶地區(qū)的高山地帶;中國有230種以上龍膽屬植物,多分布于西南地區(qū);西藏有龍膽98種,大都分布在高山帶且花期較晚,其喇叭狀的花型和湛藍(lán)的花朵最能代表高山花卉,常作為高原的形象代言人。
米拉山口東側(cè)海拔4700的巴杰塘草原,這里一馬平川,綠草如茵,這里是天藍(lán)龍膽(Gentiana caelestis)的天下,龍膽是高原上的秋季花朵,8月巴杰塘草原就會開滿了藍(lán)色的小喇叭。天藍(lán)龍膽生長于海拔3900-4600米草甸或灌叢中,為多年生草本,高5-10厘米,花枝多數(shù)叢生,花單生莖頂,花冠喇叭形,長4.5-6厘米,上部亮藍(lán)色,下部黃綠色,具藍(lán)色條紋;花、果期8-10月。全草入藏藥,名“邦見溫保”,用于治療各種熱癥,民間常采集花朵用來止咳。
生長在濕地中的藍(lán)白龍膽(Gentiana leucomelaena)、搖曳在山坡上的長梗龍膽(Gentiana waltonii)、林下的云霧龍膽(Gentiana nubigena)和灌叢中的拉康龍膽(Gentiana tibetica)...每一種龍膽都值得仔細(xì)的去觀察。
高山冰緣植物
苞葉雪蓮
冰緣通常是位于雪線之下、高山草甸之上的過渡地帶,是高山地區(qū)特有的獨特生態(tài)系統(tǒng),由寒凍劈碎、熱脹冷縮風(fēng)化而成的大大小小的石塊構(gòu)成,通常海拔4000米以上,也被稱為流石灘,這里年均溫在-4℃以下,最熱月均溫也在0℃,經(jīng)常出現(xiàn)霜凍、雪雹和強風(fēng),晝夜溫差大、強日光輻射、干燥和基質(zhì)不穩(wěn)使流石灘生存環(huán)境嚴(yán)酷,植物們在長期進化中形成了獨特的生理特征來適應(yīng)環(huán)境。比如穿上裘皮(絨毛植物),搭建房子(溫室植物),縮緊身體(墊狀植物)、密集成叢(緊密株叢植物)等。流石灘上植被雖然稀少,但為了傳播花粉的目的,植物多花色艷麗,形成了獨特的高山花卉的天堂。
這些流石灘植物主要有大黃屬、點地梅屬、紅景天屬、無心菜屬、叢菔屬、棱子芹屬和風(fēng)毛菊屬中,其中較為著名的物種有苞葉雪蓮、塔黃、墊狀點地梅和大花紅景天等…
苞葉雪蓮(Saussurea obvall)和塔黃(Rheum nobile)是典型的溫室植物,在色季拉山海拔4500米左右的杜鵑灌叢之間,生長著菊科風(fēng)毛菊屬植物苞葉雪蓮,多年生草本,莖高20-50厘米;植株最上部葉片一點也不像長在莖下面的正常綠色葉片,變成了寬大的膜質(zhì)苞葉狀,黃色半透明的葉片層疊包裹,就像一大朵美麗的花;實際上,這些美麗葉片的里面藏著真正的花朵,4-15個頭狀花序,黑紫色,一點也不起眼;苞葉建起了一間溫室,把花朵包在里面,小心呵護著,阻隔了風(fēng)吹雨打,減緩了溫度變化,給花朵提供了很好的保護。身高能達(dá)2米的塔黃,生長在色季拉上比苞葉雪蓮海拔更高的位置,和苞葉雪蓮一樣將上部葉片建成溫室來保護花和種子的形成。
絨毛植物:生長在流石坡的雪兔子(Saussurea spp.)、綿參(Eriophyton wallichii)等植物,植株的莖、葉、花都有厚厚的毛被,就像穿了裘皮大衣,給植物加了一層保溫層;葉片層疊交錯,將花朵仔細(xì)包起來,防止雨水對花粉的沖刷,也給花和果實的成熟提供了熱量保障;裘皮大衣即保溫抗風(fēng)、又防水抗輻射,給植物的繁衍提供了安全保障。
西藏特有觀花植物
大花黃牡丹:美到極致的明艷
到林芝地區(qū),必要一親大花黃牡丹(Paeonia ludlowii)的芳澤,它是毛茛科芍藥屬植物,僅產(chǎn)于西藏米林、林芝,是西藏特有植物,生長于海拔2900-3200米雅魯藏布江河谷及山坡林緣,米林的南伊溝自然保護區(qū)內(nèi)可以看到大花黃牡丹最大的自然分布種群;這種牡丹為落葉灌木,植株高1-1.5米,最高可達(dá)3.5米;葉為2回3出復(fù)葉;花期5-6月,果期6-9月;花大而美麗,2-4朵生頂或葉腋,直徑8-12厘米,花瓣、花絲與花藥均為明亮的正黃色,是極優(yōu)美的觀賞植物。內(nèi)地的牡丹資源中,黃色的野生種類非常少,國內(nèi)現(xiàn)有的人工培育栽培品種的黃色都不甚理想,現(xiàn)在已有內(nèi)地牡丹育種專家特意來到林芝,采集大花黃牡丹的種質(zhì)資源用以培育新的黃色牡丹品種。
砂生槐:帶刺“薰衣草”不好惹
在雅魯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帶,在河漫灘砂質(zhì)地上常常能看到一種開著藍(lán)紫色花朵的小灌木,花朵密集地擠滿了枝頭,幾乎都看不到羽狀的葉子了,這種小灌木是豆科槐屬植物砂生槐(Sophora moorcroftinan ),高一般不超過1米,5月下旬至7月開花,7-9月結(jié)果,果實是不規(guī)則的念珠狀豆莢,內(nèi)有4-7顆綠豆大小的黃色種子。砂生槐生長在海拔2800-4400米河漫灘砂地、干旱山坡上、在雅魯藏布江中游河谷常形成大片群落,在盛花期會將河谷和坡腳染成夢幻般的藍(lán)紫色,曾有來旅游的朋友在日喀則至拉孜途中,將大片的砂生槐群落當(dāng)成了薰衣草花田,下車采摘才知道這渾身是刺的家伙不好惹。當(dāng)?shù)厝朔Q砂生槐為吉瓦,6月間的嫩葉牲畜可采食;9月青稞收割后,山南日喀則等地農(nóng)民會采集砂生槐的枝條,堆在自家院墻外,制作糌粑時專門用作炒制青稞的燃料;藏醫(yī)用吉瓦的種子入藥,用以消炎解毒,治療消化科疾?。欢鴥?yōu)越的固沙能力、耐瘠耐旱的特性,讓砂生槐在生態(tài)環(huán)境修復(fù)中也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一次簡約的花園之旅告一段落,空中花園里眾多美麗奇妙的植物只能采擷一小束呈現(xiàn),但大自然呈現(xiàn)出來的秘密畫卷不會結(jié)束,隨時開始你的發(fā)現(xiàn)之旅吧。(撰文/ 土艷麗 供圖/ 土艷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