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出甲姆卡自然村數(shù)百米的山上,留下上百處房屋遺跡,據(jù)當?shù)厝罕娭v,甲姆卡村在聶赤贊普時期,曾是一個3000 多人的大村莊。
有關史料記載,某天雅礱人在澤當附近放牧,見到一個氣度不凡的年輕人,問客從何處來,小伙子用手指指天。于是牧人們以為他來自天上,是天神之子,將其前呼后擁地抬下山,推選為部落首領。
公元前三世紀初,大概是內(nèi)地的東周時期(也有西漢漢武帝時期之說),青藏高原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幾個大的邦國。在今山南的雅礱河谷出現(xiàn)了雅礱邦國,其西北部是象雄古國,東北部為蘇毗邦國,再往東可能是白蘭邦國。
有一天,雅礱人正在澤當附近的山上放牧時,發(fā)現(xiàn)從山上走來了一位氣度不凡的年輕人,牧人們問他從哪里來,因語言不通,年輕人便指了指身后,其身后是高山和藍天,牧人們不清楚他到底從山上來還是從天上來,于是報告部落長老,長老帶上12個苯教徒上山盤問年輕人的來歷。年輕人還是指了指身后,最后長老和苯教徒都相信其為從天而降的“天神之子”。12位苯教徒用轎子將年輕人抬回部落,并一致?lián)硭麨椴柯涫最I,因轎子是用肩膀扛的,所以稱之為“聶赤贊普”。在藏語里,“聶”的意思是脖頸或肩膀,“赤”是寶座的意思,“贊普”就是“英武之人”的意思。
就在這一時期,藏地十二邦國的長老們集會協(xié)商,想請一位被賦予法力的真正統(tǒng)治者。但到哪里去找呢?此時突然有一個聲音說:“黑頭藏人想要一個統(tǒng)治者,在天國第七重的‘穆’宮里,在一間有綠松石屋頂?shù)慕鸪潜ぶ?,有一位名?lsquo;赤巴吉頓孜’的‘恰’神的后裔,也是‘穆’神的表親,請他做你們的統(tǒng)治者。但除了薩拉貢布的兒子肋骨神以外,沒有人能請動他。”
于是眾人強烈要求請“噶瑪玉德”神去邀請那位恰神后裔,來做黑頭藏人的統(tǒng)治者。肋骨神就邀請那位與他出生方式很相像的姨表兄弟:“啊,君王,在沒有牦牛的天國,每個有長角的動物都會稱自己是牦牛!請來這兒為那些群龍無首的人做統(tǒng)治者吧!請來這兒為沒有主人的牦牛做主宰吧!請來這兒照看那些沒有指望的牲畜吧!”
然而,聶赤贊普卻不愿到人間。他說:“塵世有許多禍患,偷盜、怨恨、敵對、下毒、詛咒”。”后來,聶赤贊普講的六種禍患,便成為了“聶赤六憂”。肋骨神聽后說:“對偷者治罪、對怨恨者施以仁慈、對敵人加以壓服、對野牦牛予以管束、用解藥除毒、有法術解除詛咒。你我是親戚,我懇請您去做那些無主心骨人的主宰,做那些無主的牦牛的主宰。”這之后,這位藏地第一贊普才手握天神們上天、下凡所用的“穆”繩,穿過天界,降臨凡世。
當聶赤贊普穿越天界之時,天穹打開,浮云散去。他望見群山之中,沒有比“強妥”神山更高峻堅固的;在平原之中,沒有比“工布色姆楚希”(今林芝地區(qū))更廣闊適意的;在各地之中,沒有比“亞莫那西”(雅隆地區(qū)古名)更好更宜于耕種的土地;在江河之中,沒有比雅魯藏布和香曲更清更綠的江河。于是他先到了一個叫“玉域”的地方,然后經(jīng)過27個地方,輾轉(zhuǎn)到了雅隆,被當?shù)厝颂Щ亓橘澠铡2贿^,有些版本沒有這么復雜,直接說他從天界下降到“強妥(羌脫)神山”,就被扛回去做了贊普。
聶赤做吐蕃王朝的第一位首領,有專家推斷大約在公元前127年。人們尊稱他為“聶赤贊普”,也就是“用脖子當寶座的英杰”。藏語口,“聶”是“脖”的意思,“赤”是寶座,“贊普”是“英武之主”。自此,歷史上把藏王稱為贊普。雍仲本教典籍把聶赤贊普說成是色界第十三代光明天子下凡,所以氏族和本教徒共同把他擁立為王。從他開始,到吐蕃王朝建立,一共傳了三十二代。(撰文/ 羅洪忠 供圖/ 蕭洛 波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