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癡喇嘛”索昂貢慶有一個心愿,“有生之年,要給尕朵覺悟神山里的每一種植物都確定自己的名字,這樣就能很好地保護它們。”
“花癡喇嘛”是索昂貢慶在微博上的自稱,52歲的他現(xiàn)擔任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賽康寺寺管會主任,這座寺廟便坐落在尕朵覺悟神山下。
位于青海省玉樹州稱多縣通天河畔的尕朵覺悟與西藏岡仁波齊、云南梅里雪山以及青海果洛的阿瑪尼卿雪山并稱為“藏傳佛教四大神山”,尕朵覺悟所在地也是世界高海拔地區(qū)生物多樣性特點最顯著的地區(qū),有著“高寒生物自然種質(zhì)資源庫”之稱。
“在佛經(jīng)里,植物并不屬于‘有情眾生’,(所以)牧民們對植物的呵護不如對野生動物。”索昂貢慶說,“如果不保護好這些植物,草食類動物就生存艱難,進而影響到整個生物鏈。”
據(jù)了解,尕朵覺悟的植被系統(tǒng)涵蓋灌叢、草甸、草原、沼澤及水生植被、墊狀植被等9個植被型,分屬14個群系綱、50個群系,僅被列入國際貿(mào)易公約的蘭科植物就有31種。
索昂貢慶從賽康寺醫(yī)僧羅松久美處得知,由于當?shù)啬撩窈娃D(zhuǎn)山朝拜信徒采藥,尕朵覺悟神山上很多野生植物都在減少。
“(剛開始)閑時拿著相機上山轉(zhuǎn)轉(zhuǎn),不懂攝影也不了解植物,就憑著從小對花花草草的喜歡(去拍)。”索昂貢慶說,“拍花時間久了,(和花草之間的)‘關(guān)系’也就好了,后來越拍越多,開始根據(jù)拍到植物的數(shù)量和類別做統(tǒng)計分類。”
2005年至今,索昂貢慶給花花草草拍過的“寫真”超過萬張,通過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和當?shù)夭蒯t(yī)的幫助,識別出有名稱的植物近300種。
“這樣它們就不再是‘無名草’了。”索昂貢慶說,“我認識了300多個‘朋友’,很多名字必須要問藏醫(yī)才知道,通過整理再告訴牧民這種植物的價值,并把植物比作裝有金子的箱子,他們認識以后,也就愿意保護了。”
索昂貢慶眼里,雖然保護生態(tài)對藏文化來說是外來詞,但受藏傳佛教的影響,尕朵覺悟神山下的牧民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的“世襲”觀念卻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保存完好的基礎(chǔ)。
基于此,索昂貢慶2006年創(chuàng)立了以牧民和僧人為主的尕朵覺悟神山自然保護協(xié)會,當?shù)毓俜竭€為他配備了專業(yè)相機。索昂貢慶開始將尕朵覺悟神山里拍到的植物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介紹給當?shù)啬撩瘛?/p>
“花草跟自然緊密相連,跟各種事情(指物候)有關(guān)。”索昂貢慶介紹,“比如治果梅朵開了,就是草原上牛奶最多的時候到了,最好的花名就是我們自己傳統(tǒng)的叫法,像羊換毛時的花、布谷鳥花等。”
2008年索昂貢慶在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的支持下出版了《尕朵覺悟神山植物鄉(xiāng)土檔案》,書中基本囊括了神山里所有植物,通過圖片將植物的藏漢名稱、習性、用途功效加以展現(xiàn)。
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吳玉虎說,用當?shù)厝说膫鹘y(tǒng)叫法普及植物知識,雖樸實卻很科學,在拉近植物與牧民距離的同時,也符合物候期的概念。
尕朵覺悟神山自然保護協(xié)會成立后,索昂貢慶嘗試將雪蓮花、藏地白木等稀有物種分片委托給牧戶看管保護,以防牧民或轉(zhuǎn)山信眾過度采挖。
“每個人活在世界上都有自己的責任,這(保護神山里的植物)就是我的責任。”根據(jù)索昂貢慶的計劃,“明年‘退休’后,準備找?guī)讉€‘接班人’,繼續(xù)研究尕朵覺悟神山周邊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