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賀勛知府,應(yīng)該是一個堪輿家,即“風(fēng)水先生”,“府城”的選址和修建,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風(fēng)水學(xué)”中“坐北朝南、背山面水、山環(huán)水抱”的“上吉”格局。
“府城”地勢,北高南低,東高西低,呈梯級分布。“府城”北面,背靠九華山。九峰并峙,圓若貫珠,橫列郡后。瀘西舊八景之一的“鶴岫浮青”,即指騎鶴山四季如春,草林蔥蘢,風(fēng)光旖旎。此為城府“主山”。
“府城”南面,瀕臨浩浩蕩蕩的矣邦池。碧水環(huán)繞,綠野鋪陳,漪瀾漣漣,魚躍蝦戲,鷗鷺翔集。
“府城”東邊,為東華山脈。重巒疊嶂,高大挺拔,奇?zhèn)邀?,蜿蜒起伏,錯落有致。舊時有“東華積雪”“紫薇勝景”和“五峰水月”等景觀。
“府城”西邊,為西華山脈。高列如屏,直亙南去。
《徐霞客游記》中說東、西華山,“東界峻逼,西界層疊”。從傳統(tǒng)“風(fēng)水學(xué)”的角度來說:“左青龍,右白虎”,東高西低,正符合風(fēng)水術(shù)語“不怕青龍高萬丈,只怕白虎回頭望”的山水格局。
九華山之東,是環(huán)浦山,即現(xiàn)在的長山和大山,雙峰屹立,為“府城”左翼。其下為火焰山,再下為石馬山,連接靈龜山,如伸左臂,環(huán)抱東城。
九華山之西,為鐵龍山,就是現(xiàn)在的石龍山。徐霞客說此山“山石嶙峋,為滇中所無”。再西下為法果山,即現(xiàn)在李家村及加油站的后面之山,連疊二巒,體勢端凝,為西關(guān)來龍。石龍山和法果山,兩山如伸右臂,環(huán)抱西城。
九華山及東西兩面環(huán)山,連成一體,如同一把“金交椅”左右延伸出來的“扶手”,環(huán)拱“府城”,此為 “山環(huán)”。
府城東,有東子河;府城西,有瀘源河。皆從地穴或龍?zhí)抖鴣?。舊時兩水甚巨,如兩條玉帶,環(huán)繞府城,此為“水抱”。
1970年6月工農(nóng)隧洞打通之前,東西兩河,匯集于“府城”南面的矣邦池(龍甸海)中,形成浩浩瀘川。瀘川之水,流至尾閭知府塘處,為九溪山所阻,水流從海門洞、小黑洞、老干洞、臭魚洞等“海眼”石穴處漏泄,又從永寧河、小江河等“冒水洞”流出,流至盤江。瀘西在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設(shè)置“漏江縣”,就得名于瀘川之水的漏泄。
東華山、西華山、九華山、九溪山相互連接,形成山間“海子”,即中樞和挨來“壩子”。
廣西府城之南的“矣邦池”中,原有三座山峰,《徐霞客游記》有所記述。東峰,即廣福寺所在之山,因形似一只烏龜,故叫“靈龜山”,此山為瀘西“舊八景”之一的“靈龜出匣”(又名“東寺曉鐘”);中峰最小,叫文筆峰,因方圓如印,也叫“印山”,風(fēng)水先生稱此山為“印浮水面”,明代廣西府知府蕭以裕建塔于其上,作為“學(xué)宮”文筆塔,此塔猶如印把子,鐫刻有“雁塔題名”四字。后來,此山及塔皆毀,不復(fù)存在,現(xiàn)為人家住房;西峰,橫若翠屏,即叫“翠屏山”,此為瀘西“舊八景”之一的“翠屏秋水”,是府城的“案山”,因清代建文筆塔于其上,所以又叫“文筆山”,1931年文筆塔被拆毀。此山形似“鰲魚”,其山之西,“鰲魚”昂其首,即“鰲島”,現(xiàn)建“魁閣”于其上。翠屏山因解放后開挖石料,現(xiàn)已殘破不堪。
矣邦池之南,還有“蝠島”即今天的“蝙蝠山”,形如蝙蝠展翼;還有黃草洲,即即今天的黃草洲村;龍甸村前還有龍島,形如蛟龍浮波;還有補(bǔ)矣島,舊時“東山響水”匯集于此,靠它來觀察池水“消長”。
廣西府“一城一池”位置,符合中國傳統(tǒng)風(fēng)水學(xué)中的“枕山”“環(huán)水”“面屏”風(fēng)水格局,《古歌謠》中如此描述:
陽宅須教擇地形,背山面水稱人心;
山有來龍昂秀發(fā),水須圍抱作環(huán)形。
明堂寬大斯為福,水口收藏積萬金;
關(guān)煞二方無障礙,光明正大旺門庭。
高洪春先生在《瀘西生命文化漫談》一書中,也收錄他家祖輩傳下的一首詩:
九峰巒疊,飛來仙鶴;
兩水環(huán)繞,靈龜抬頭。
矣邦聚寶,文筆翠屏;
鐵龍神顯,百業(yè)興旺!
瀘西城池后面之騎鶴山,為九華山之最高峰,端凝穩(wěn)重,作三臺之形,從北而南呈梯級分布,依次為大騎鶴、小騎鶴和白羊山,得名于瀘西吉雙鄉(xiāng)人唐文顯“兵解”成仙,跨鶴飛升,繞山飛行的傳說。“九華山”,“華”即“花”也,九峰并峙,即像并排的念珠,更像蓮花的花蕾。賀勛知府曾有詩描述:“云散芙蓉露玉巔,四時花木競爭妍;煙霞古洞蒼苔合,仙境分明不浪傳。”這“芙蓉”,指的就是九華山及其他山峰,像一朵朵蓮花一樣,含苞待放。
瀘西東華山脈,東北——西南走向,綿延數(shù)十里,其間“紫薇東峙”“五峰朝拱”,是為“來龍”;東子河、瀘源河,東流西匯,兩水環(huán)繞于城南,財氣順?biāo)鴣恚瑓R聚矣邦池,稱“矣邦聚寶”;翠屏山與靈龜山之間,地形開闊,是為天門開;九華山前中樞壩、挨來壩地勢平坦,浩浩瀘川、蜿蜒南去,是為明堂寬大;東華山和西華山之尾脈,有九溪山連接,地形狹窄,是為地戶閉,鎖住財氣流出。
中國傳統(tǒng)風(fēng)水學(xué),注重的是顯山露水。“山主富貴水主財”“地理之道,山水而已”“未看山時先看水,有山無水休尋地”“吉地不可無水”。廣西府城位居九華山麓中央,山體厚重,是為厚土。青龍高聳,白虎低圓,土厚水深,郁草茂林,紫氣東來,迎財聚氣。左青龍屬木,右白虎屬金,前朱雀屬火,后玄武屬水(九華山后,恰好有白水塘一灣清水),四相完整,五行齊全。翠屏案山,五峰朝山,端莊秀麗;石龍蜿蜒,環(huán)浦珠潤,遠(yuǎn)近適中。矣邦池內(nèi),靈龜抬頭,鰲龍臥波,蝙蝠展翼,水聚天心。九溪山南北橫臥,關(guān)鎖財氣。
由此看來,舊時瀘西城池的選址及修建,做到“觀山識水,坐北朝南,坐守福地,藏風(fēng)聚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