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青海湟中2月4日電 題:“復活”的青藏高原卻西德哇古老游戲
中新社記者 張?zhí)砀?/p>
“要是十年前沒能讓卻西德哇古老游戲‘復活’,那現(xiàn)在可能就失傳了。”正月初八,阿米嘉頂山腳下的卻西德哇村落里,卻西德哇古老游戲非遺傳承人多杰扎西向記者感慨。
卻西德哇位于青海省湟中縣共和鎮(zhèn),原屬塔爾寺六族之一的魯本措瓦部落。當日,卻西德哇古老游戲村運會正式開幕,村里男女老幼都趕來瞧熱鬧,將比賽場地圍得水泄不通。
藏族婦女扎西措雖然現(xiàn)在已不放牧,但打小與牛羊為伴,自然而然會“嗚多”(拋爾石)。她用編織的牛毛繩子夾住一塊稍小于雞蛋的石頭,甩開膀子用力拋出,只聽“啪”的一聲,石頭已消失得無影無蹤。
“過去,‘拋爾石’可能當成戰(zhàn)爭的武器,但更多的是用來趕遠處山坡上的牛羊,”扎西措說。
斗羊比賽中,兩只已編號的綿羊被村民們拉到一起,推搡“鼓動”兩頭羊互相攻擊。略顯“憨厚”的綿陽引得在場民眾哄堂大笑。
而后,手持趕羊棍的一男一女竟演“井井康”,隨后,兩名漢子頭套繩子拔河、“撅添”(蹬棍兒)、“崗多”(拋石頭)、“熱則”(打羊窩)等項目一一上演。
多杰扎西回憶說,小時候家里的老人們會經(jīng)常玩這些游戲,“因為道具隨手可得,羊、石碾、羊糞蛋、鞭子、石塊、羊毛繩子、木棍都可以。但之后,就幾乎不會玩了。”
十多年前,村民們擔心“年輕人連(游戲的)名字都沒聽過”。蘭州大學西北少數(shù)民族研究中心教授宗喀·漾正岡布為此籌資發(fā)起一項應用人類學項目。
隨后,在第一屆卻西德哇傳統(tǒng)村運會上,“岡多”、“嗚多”、“江塔”(高桿秋千)、“撅添”(蹬棍兒)等二十多種古老游戲首次競賽,被成功“復活”。“當時村民們聚在一起,邊回憶,邊討論,游戲步驟就逐漸清楚了。”多杰扎西說。
據(jù)多杰扎西介紹,卻西德哇古老游戲中,最久遠的如“拋爾石”,歷史可能追溯到青藏高原新石器時代,歷史短一點的也有數(shù)百年。“老人們說,這些古老游戲大概共有七十多種,但現(xiàn)在只‘復活’了二十多種,剩下的恢復難度很大。”
宗喀·漾正岡布對記者表示,卻西德哇古老游戲是青藏高原體育游戲文化的一個縮影,應該把它的民俗記憶、紀念儀式和群體參與結合起來傳承,而不能簡單的“恢復過去”。
“要動員學生娃們一起玩,每年還要比賽、發(fā)獎。”多杰扎西說,“這些古老游戲不僅能娛樂健身,更屬祖先們留下的青藏高原游戲文化,不能忘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