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武平16日在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fā)布會上宣布,神舟十一號飛行乘組由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組成,景海鵬擔任指令長。航天員景海鵬參加過神舟七號、神舟九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陳冬是首次參加載人飛行任務。
景海鵬著航天服照片。朱久通 攝
中國軍網記者獨家專訪“神十一”乘組指令長、特級航天員景海鵬——
“如果沒有夢想,靈魂就會‘失重"
中國軍網記者 王通化 鄒維榮 張新
預約的采訪被一推再推,等待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標記著“神十一”航天員備戰(zhàn)前的忙碌。
很難想象,在所有考核全部結束之后,在臨戰(zhàn)前夕,兩名航天員從早到晚的時間仍然被安排得滿滿當當。
終于,晚上9點半,記者在航天員教室里見到了剛剛在這里上完課的“神十一”乘組指令長、特級航天員景海鵬。
因為是老朋友,因為時間緊張,幾乎沒有寒暄,景海鵬和記者隔著一張課桌開始切入主題。、
話題圍繞夢想、戰(zhàn)友與團隊展開。景海鵬思維縝密而快捷,語速恰當好處但語意綿密不絕、層層推進。他的話語樸素中帶著升華、思辨中透著睿智,在不動聲色中有一種打動人心的力量。
不覺已是深夜,采訪在意猶未盡中結束。以下記錄的,與其說是景海鵬的夢想人生,不如說是這位中國三度飛天第一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一個夢想實現(xiàn)了,必須有下一個夢想,否則人就會垮掉”
記者:您曾經說“人生是由一個接一個大大小小的夢想串聯(lián)而成的”,如何解讀你的“夢想人生”?
景海鵬:如果我說,從小我就夢想當航天員,那一定是騙你的。那時候,我根本就不知道還有航天員這種職業(yè)。我是在實現(xiàn)了一個又一個大大小小的夢想之后,才有了當航天員的夢想,才有了飛天的夢想。
記者:最初的夢想是什么?
景海鵬:你或許不相信,我在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做夢都想成為學?;@球隊的正式隊員。但因為我個子矮,總是上不了場,只能在底下坐冷板凳,給正式隊員拎包。那時候心里委屈極了,回到家就蒙在床單里哭。但哭有什么用?不服輸就得練。我從鄰居家借來一個癟了的籃球,在自家土墻上用粉筆畫了一個籃筐,然后每天放學就對著那個“籃筐”投球,晚上也接著練。終于,在一次關鍵比賽中的最后時刻,隊里主力受傷下場,輪到我替補上場。我迅速扭轉落后7分的局勢,還在最后時刻投出一記壓哨2分球,為我們隊贏得至關重要的勝利。這之后,我就成為籃球場上永遠的主力。
記者:第一次夢想成真的感覺怎么樣?
景海鵬:有一個情景始終銘刻在我的腦海,多少年都揮之不去。那天,我拎著那種帶著橡皮蓋子的鹽水瓶去供銷社打醬油。供銷社有個阿姨邊打醬油邊打量我:你不是那個“海鷗五號”嗎?當時我一下子沒反應過來,但很快明白她說的是前幾天公社組織的一場球賽。那天我穿著父親買的運動背心,前面圖像是海鷗,后背印著大大的“5號”。一開始上場沒人注意你一個小個子,但接連幾個漂亮的投球一下子把大伙的目光都吸引過來了……沒想到這個阿姨記住了我這個“海鷗五號”,從此“海鷗五號”就叫開了。打完醬油,我掏錢的時候,阿姨連忙說:球打得好,不要錢了!那一刻,應該是我人生一個巨大轉折。夢想成真的感覺,原來這么好!不是為省一毛錢兩毛錢,這是我人生得到的第一次獎勵。那一刻讓我認識到,為了夢想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記者:有時候一句話足以點燃一個夢想。
景海鵬:是啊,從那以后,一打一發(fā)不可收拾,從村小打到市重點初中、重點高中、飛行部隊,一直到現(xiàn)在,一點都不夸張,我到哪個隊,哪個隊就是冠軍。前兩年打比賽,我每一場最少都要打夠3節(jié),有一場比賽我一個人投了48分。今年準備“神十一”任務,訓練太緊,也不讓對抗,我就在夜里練連續(xù)投籃。兩周之前,我還和教練比賽,我連續(xù)投中67個,距我76個紀錄還差一點。
記者:籃球主力夢實現(xiàn)了,緊接著又實現(xiàn)了飛行員夢、航天員夢、飛天夢。
景海鵬:一個夢想實現(xiàn)了,必須有下一個夢想,否則人就會垮掉。就像人在太空,身體會失重?;氐降孛?,如果沒有夢想,靈魂就會“失重”。所以“神七”飛天回來,我就有了“神九”飛天的夢想,“神九”回來之后,因為“神十”隔得太近,我就把夢想的目標定在“神十一”。始終有夢,讓我腳踏實地。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值得我們用生命去置換”
記者:人們好奇的是,你已經兩度飛天,算是功成名就了,榮譽、待遇,啥都有了,為什么還要選擇繼續(xù)飛行?為什么不能有一個其他的夢想?
景海鵬:因為我的職業(yè)是航天員,航天員的使命是時刻準備執(zhí)行飛天任務,并不是完成一次壯舉就可以了。國家花了那么高的代價培養(yǎng)我們,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只有時刻準備祖國挑選,時刻準備去飛,才是對國家最好的回報。
記者:如何理解“時刻準備”這四個字?
景海鵬:我為什么對小時候打籃球的事印象這么深?我人生的底色其實在那時候就開始涂了。打籃球讓我明白一個道理:身高不占優(yōu)勢、其他不占優(yōu)勢,你憑什么?你必須有個絕活。絕活從哪里來?時刻準備。寧可備而不用,也不能用而不備。
記者:這一年來您是如何準備的?
景海鵬:其實和小時候在家里練投籃差不多,堅持就是勝利。我這一年時間,幾乎沒有出過航天城,幾乎沒有雙休日,每天晚上12點之前幾乎沒有睡過……
記者:每一次飛天,都是一場寂寞的堅守。
景海鵬:我和我的戰(zhàn)友們都很享受這份堅守,愿意為這份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堅守付出所有。你剛才問我為什么不能有一個其他的夢想,是因為我的夢想和我的職業(yè)高度合拍。如果說一開始我只是喜歡這個職業(yè)的話,我現(xiàn)在是熱愛它、摯愛它、酷愛它!
記者:所以,即便每一次飛天都是風險之旅,曾經在太空經歷生死考驗的您仍義無反顧。
景海鵬:“神七”飛天回來,我們乘組3個人第一次到香港訪問,在一個體育場與學生們交流的時候,有一個小學生問我:叔叔,您不怕死嗎?我回答:叔叔跟大家一樣,都是普通人,也不是什么“鋼鐵俠”,一樣怕死。但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值得我們用生命置換,比如我們從事的航天員這個職業(yè)。從這個角度講,我又不怕死。我當時建議同學們有機會到發(fā)射現(xiàn)場感受一下,我們的屁股底下坐的是二級火箭,當你聽到點火之后那巨大的轟鳴聲時,你就會切身體會,什么叫高風險職業(yè)。但是,這份職業(yè)值得我們用生命去置換。
“選擇繼續(xù)飛行,是在踐行我們面對國旗的承諾”
記者:梳理您的飛天履歷,我們發(fā)現(xiàn)一個巧合的現(xiàn)象:您的每一次出征年都是奧運年。
景海鵬:對,我說挺有意思。今年里約奧運會,奪取中國首金的是女子射擊,總教練是王義夫。王義夫1984年第一次參加奧運會,從1984年到2004年,他以運動員身份參加了6屆奧運會,此后又以教練的身份參加了3屆奧運會,一共參加了9屆。我才“參加”了3次,和和他比起來差遠了。運動員的舞臺在奧運賽場,航天員的舞臺在太空。王義夫是我的榜樣,我希望像他那樣一直戰(zhàn)斗下去,一輩子就做好這一件事。
記者:有沒有想過今天我們所做的一切,在很多年之后看來,就像人類在100年前的奧運會上創(chuàng)造的紀錄一樣平淡無奇?
景海鵬:一定是這樣的,人類的進步不正是建立在一步一步的拓荒之中嗎?我的戰(zhàn)友楊利偉雖然只飛了21個小時,從時間上都沒有我們后面多,但是全球華人會永遠記住他,他是NO.1,他開創(chuàng)了歷史,實現(xiàn)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飛天夢想。這是一場接力,隨后費俊龍、聶海勝從楊利偉手中接過了這個接力棒,這3位開拓者、先行者毫無保留地把經驗傳授給我們,給我們飛天的勇氣和力量。我和我的戰(zhàn)友們只有干好了這一件事,才不辜負傳到我們手中的接力棒。我愿用一輩子去完成哪怕是不起眼的一小步。
記者:這一次邁出去的步子可不小,軌道高度更高了,飛行時間更長了。
景海鵬:不管飛得再高再遠,感恩的心永遠不變,初心永遠不變。今年我國首個航天日,我們所有飛過天的戰(zhàn)友在楊利偉的帶領下,面對鮮艷的五星紅旗,再次重溫我們18年前加入航天員大隊時候的誓言。最后一句話“甘愿為祖國的載人航天事業(yè)奮斗終生”,其實就是我們的初心。選擇繼續(xù)飛行,理由只有一個——踐行我們面對國旗的承諾。
記者:很多時候,感恩和初心是緊密相連的。
景海鵬:你說的特別對。每一次飛天有太多人在托舉著我們,我們的背后是祖國,是家人,是戰(zhàn)友,是各級組織,是無數(shù)航天人,是所有中國人。這兩天,你可能采訪了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的很多專家,以他們?yōu)榇淼乃袑<?、所有科學家、所有科研人員,我感覺他們是無名英雄,因為成功以后,鮮花、贊譽都捧在我們手上,他們有時候就累倒在訓練現(xiàn)場,家里面老人生病、孩子小沒人照顧……應該把英雄的軍功章給他們!我和搭檔陳冬相約:等回來身體康復以后,我們第一時間到每個研究室走一圈,用這種方式感謝大家,向所有航天人致敬。他們是給我們增添鋼鐵翅膀的人,他們就是我們的翅膀!
“我對搭檔相當滿意,我們倆是‘新老搭配、干活不累’”
記者:如何評價陳冬這個和您相差12歲的年輕搭檔?
景海鵬:我對這個搭檔相當滿意。我感覺我倆能走到一塊,絕不是巧合,也絕對不是偶然,我們倆性格特別相像。一是凡事心里有數(shù),平時都是看的多、聽的到、干的多、說的少。二是心細。以前執(zhí)行兩次任務,戰(zhàn)友們說,以前聽說你細,沒想到你這么細。但跟陳冬在一起,我發(fā)現(xiàn)某些地方他比我還細。三是一個問題不解決,誓不罷休。四是都有追求完美的“毛病”。一次考試,一共兩個空,他全填上了還不算,又在后面添了一個括弧,把其他要點全寫上了。此外,這位小兄弟對我特別尊重,訓練一年多從來沒有在我之前提前上車,每次電梯打開以后,他都會目送我上電梯,讓我特別感動。
記者:聽說你們倆的配合非常默契,多長時間形成這種默契?
景海鵬:陳冬到航天員大隊有6年時間了,從來的那天起,我們就在一個桌子上吃飯。要說配合,從那時起我們便開始一起配合了。作為第二批航天員,他有著他們那一批身上共同的特點:富有朝氣、富有活力、富有生機,對載人航天事業(yè)充滿熱愛。作為首批航天員,我的閱歷要多一點,經過的磨礪要多一些,感受體會多一些。我們倆剛好互補——新老搭配,干活不累!
記者:每次到航天員大隊采訪,都能深切感受到航天員之間那種濃濃的戰(zhàn)友情。在您看來,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團隊?
景海鵬:你這個問題非常好。如果說航天員大隊是大海,我永遠是里面的一滴水,哪怕飛10次也是大海里的一滴水,說不定比這一滴水還要小。這是我一直想表達的心聲:我非常幸運能夠生活在這么好的一個團隊中。這是一個團結的集體、自律的集體、勤奮的集體、奉獻的集體。這里,我愿意舉個例子多說幾句。前兩天,有記者問我:2003年楊利偉飛天,你沒有上去,你有什么想法?我說我為他感到驕傲。他說畢竟你沒上天,他有意識想讓我說出來是不是很失落,我說我真沒失落,真為他驕傲。為什么,他代表著我們,他上天,就相當于我們都上天一樣。我們這個團隊的確存在競爭,而且我們都主張競爭,因為一個事業(yè)如果沒有競爭,出不了戰(zhàn)斗力。但我們的競爭是“竟而不爭”。之前一塊準備、訓練,都非常刻苦,一旦進入選拔環(huán)節(jié),結果出來了,無論是誰,我們都給他鼓掌加油,24小時在下面為他值班。就在今天晚飯前,楊利偉副主任、費俊龍副主任、聶海勝大隊長和大隊的所有戰(zhàn)友都趕來為我們送行,因為我們馬上就要任務隔離了。利偉副主任舉起滿滿一杯西瓜汁說:讓咱們舉起杯,以飲料代酒,祝福“神十一”乘組圓滿完成這次飛行任務。大伙一飲而盡,把杯中的西瓜汁全喝完了。
記者:時間不早了,感謝您抽出寶貴的休息時間接受解放軍報的采訪。我們?yōu)槟銈兯蜕险嬲\摯的祝福,等著你們凱旋!
陳冬著航天服照片。朱久通攝
中國軍網記者獨家專訪“神十一”乘組航天員陳冬——
“趕上這個時代,是我們這一代的幸運”
本報記者 鄒維榮 王通化 韓阜業(yè)
9月30日,時針指向22:00。北京航天城航天員教室,依然亮如白晝。此刻,神十一乘組航天員剛結束當天最后一次課。采訪就在陳冬的課桌前開始。談夢想,他的眼睛里不時閃爍光芒;談家庭,他內心的柔情蕩漾在表情里;談事業(yè),他的話語堅定而自信;談工作,他沉穩(wěn)的語速遮擋不住思維的敏捷…… 感謝這場出征前的深夜對話,讓我們得以走進這位一直“想飛得更高”的航天員的神秘世界,領略他的魅力,分享他的精彩。
“機遇來了,你躲都躲不過”
記者:聽說楊利偉對您的影響比較大?
陳冬:是啊。2003年,我25歲,剛分配到飛行部隊。有一天飛行歸來看直播,他出征時穿著航天服的身影那么雄壯。當時真是熱血澎湃:這才是頂天立地的英雄!后來聽說他和我一樣,飛的都是強擊機,心里不由一動:有一天我會不會當航天員?
記者:這是一閃而過的念頭還是一個目標?
陳冬:兼而有之。我飛的是強擊機,低空,我一直想飛得高些、再高些,想沖出大氣層看看。但我很清楚,當航天員沒那么容易,需要機會。但2008年9月27號下午,神舟七號航天員翟志剛英雄在太空揮舞國旗的身影真正觸動了我。我就想,我該為此做些準備了。沒想到,第二年,我國就開始選拔第二批航天員了。
記者:機會真是說來就來。
陳冬:所以我總是說:趕上這個時代,是我們這一代的幸運。人生的每一個重大節(jié)點都與這個國家大時代脈動同頻共振。尤其是這一次,本來以為錯過了,但機遇來了,你躲都躲不過。
記者:給我們說說這里面的故事吧。
陳冬:當時航天員選拔體檢的時候,我正帶部隊在西北參加軍事演習,根本趕不回來。當時我覺得太遺憾了。沒想到,演習結束回部隊后,又接到體檢的通知。原來,上面知道演習的消息后,又給了一次機會。當時真是開心極了。
記者:你的運氣真不錯,一選就選上了。
陳冬:很多戰(zhàn)友都非常優(yōu)秀,但你知道,飛行員訓練強度大,很多人的頸椎、腰椎都有傷。我身體條件還不錯,順利通過了初試。
記者:復試的時候,誰給您做的面試?
陳冬:我非常非常幸運,竟然是英雄楊利偉面試的我。他那么親切,問我愿不愿意成為航天員,怎么看到這個職業(yè)。我說:要把它當成事業(yè)干,不但要干好,還要把全身心投入進來。他對此非常肯定、贊許。那次面試之后,更加堅定了我為夢想付出努力的決心。
“做最好的自己,把能使的勁都使出來”
記者:能夠進入“神十一“乘組,對您來說意味著什么?
陳冬:這是個切切實實的機會。進入航天員大隊之后,我先后經歷了“神八”“神九”和“神十”的發(fā)射,與我一起加入航天員大隊的劉洋和王亞平,先后加入了“神九”和“神十”的乘組,飛向太空執(zhí)行任務。因為“神九”和“神十”男航天員只在第一批航天員里選拔,我只能等待機會。這一等就是6年。
記者:等待總是漫長的,何況一等就是6年。
陳冬:6年已經很幸運了,景海鵬師兄等待了10年,劉旺師兄等待了14年,張曉光師兄等待了15年。這是一段長跑,又是一段短跑,你不僅需要耐力,還需要爆發(fā)力。
記者:長跑需要節(jié)奏,您如何把握自己的節(jié)奏?
陳冬:做最好的自己,把能用的勁兒都使出來,把能擠的時間都擠出來,全部投入到訓練。將近兩年的時間,我基本上放棄了所有的休息日。
記者:此刻即將出征,心情怎樣?
陳冬:我能夠入選“神十一”乘組,感到非常驕傲和自豪。自己的飛天夢想馬上有機會實現(xiàn),確實值得興奮。但是興奮過后,很快就趨于平靜,把精力放在如何完成好此次任務上了。
記者:執(zhí)行這次任務,你需要具備哪些你之前沒有具備的素質?
陳冬:比如說“修理”工。如果有設備壞了,我要對它進行維修,這是以前訓練沒有接觸到的。天宮二號是一個真正的空間實驗室,在這里要做很多科學實驗。這些科學實驗跟以前不一樣,我要從頭開始了解原理、操作程序和故障應對……
記者:執(zhí)行這次任務,你們的資料有多少?
陳冬:差不多兩摞,一米多高,各種文件,各種資料,手冊程序都包含在里邊。
記者:這么多內容,會不會出現(xiàn)忙中出錯?
陳冬:我有百分之百的信心把任務完成好,因為不到發(fā)射前一秒,我就不會停止準備。
“要百分之百信任對方,但是不能百分之百‘相信’對方”
記者:有人形容航天員是“超人”,超人是靠一個“能量棒”支撐他去做一些事情,你的“能量棒”是什么?
陳冬:戰(zhàn)友和團隊。沒有他們的幫助和支持不可想象。特別是我的搭檔景海鵬師兄,兩次飛天的他也是我的偶像。能與偶像一起出征,還有什么比這更幸福和幸運的呢?
記者:您這次和景師兄在太空中的分工是怎么樣的?
陳冬:這次分工,景師兄是指令長,他的擔子比較大,負責我們乘組的飛行程序,飛行器的駕駛和照料。我在這次任務中主要是協(xié)助指令長的各項工作,同時我也有我自己的專屬工作,比如說像一些飛行用品消耗品的統(tǒng)計,在軌的維修等等。我們分工不分家,景師兄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要百分之百信任對方,但不能百分之百“相信”對方。
記者:怎么理解景海鵬的這句話?
陳冬:信任說的是我倆是生死之交,是生死戰(zhàn)友,我們會百分之百信任對方。他可以依賴我,我也可以依賴他。但是,在執(zhí)行具體任務的時候,我們之間要有懷疑精神,因為任何人在做任何事的時候,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疏忽。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就要發(fā)揮兩個人的優(yōu)勢,相互補位,相互替對方來考慮,這樣就可以確保我們每一個動作、發(fā)的每一個指令都是準確無誤的。
記者:訓練中遇到過這樣的時刻嗎?
陳冬:我記得有一次操作要去按一個按鈕,我手要往上按的時候,景師兄扶了我胳膊一下。我當時第一反應就是肯定是哪兒不對了,然后我就又看了一下,確實是錯了一行,因為要按第三行的按鍵,我的手是要奔著第二行去的。
記者:景海鵬說你們倆是“新老搭配、干活不累”,看來你們之間確實有默契。
陳冬:這種默契無處不在,你知道嗎,宣布乘組結果的時候,我們倆什么也沒說,就相視一笑。跟著他飛天,我心理上非常放松,沒有什么壓力,覺得心里更有底。
“我看著祖國的時候,他們也看著我”
記者:到了太空之后,緊張的工作之余有沒有打算做些輕松的事情?
陳冬:完成工作是第一位的,閑暇時刻,我想爭分奪秒透過舷窗好好看一看祖國,這也是我一直以來的愿望。在地球上,人類喜歡仰望太空;真到了太空,最依戀的還是地球家園。
記者:是啊,地球上有我們的祖國親人。這次出征,你打算和家人說些什么?
陳冬:我最想說的就是不要讓他們擔心、讓他們放心。我在上面也會照顧好自己,也帶了一些家里的照片,沒事我也會看一看。我想對他們說:不用太牽掛我,等著我回來。
記者:聽說您特別喜歡給兒子講故事?
陳冬:他們是一對雙胞胎,我平時陪他們的時間太少了,所以我最大的業(yè)余愛好就是陪陪他們。我給他們講《鐵臂阿童木》的時候會說:爸爸就像童話里一樣,一不小心就上天了,而且飛得很高很高。
記者:他們知道您是航天員嗎?
陳冬:他們應該不懂。但他們特別喜歡晚上出去看星空。這一點我特別欣慰,說不定哪天我看著祖國的時候,他們也看著我。
記者:這次您將在太空飛行30多天,有沒有提醒他們多看看星空?
陳冬:我跟他們說:爸爸出趟遠門,你們有時間就看看夜空,去找找比較亮的星星,說不定爸爸在那里,然后給爸爸打聲招呼。